由故宫失窃案看考试安全

发布时间:2011-05-31 期号:

樊本富

  2011年5月8日,故宫博物院发生窃案,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斋宫临时展出的9件展品失窃。案发58小时后,犯罪嫌疑人石某在一家网吧被警方控制。经初步审查,石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其交代,其作案动机主要是因为缺钱。

  据悉,在“技防”方面,故宫在一级风险地点装有最先进的设备和至少三种复核手段;在“人防”方面,靠的是人海战术;在“物防”方面,故宫安装了大量的铁栅栏、铁窗、防爆玻璃和铁柜,并进行了加封加固或更新;在“犬防”方面,故宫的犬队担负着闭馆清查、施工工地夜间蹲守和突发事件安防等任务。

  那为什么在安全防护看似如此到位的情况下,还能发生这起盗窃案呢?

  事发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在其博客上对故宫被盗案表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故宫文物被盗更多的原因出于“心防”。“心防”不是事后的反应和应急措施,而应该是主动的、先发的提前模式。

  由故宫博物院失窃案联想到考试安全问题。我们能从这次案件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自有考试,便有考试安全问题。只要考试的选拔、甄别功能还存在,任何时代的任何考试,都有考试安全问题,这是考试的功利性决定的,是一种客观事实。长期以来,我国的考试制度一直在严格的行政纪律约束下平稳地运行,对考试报名、命题、制卷、试卷保管、监考、评卷、成绩核发等一系列程序化的运作始终强调加强纪律,以防止和杜绝作弊等危害考试安全的事件发生。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接连出现的大规模考试安全事件,促使国家将考试安全提上了议事日程,在维护考试安全的制度与措施方面有所改进和创新,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这些制度与措施较为零散,仅限于实践层面和经验层面的认识与总结。

  当前,各类考试施考频率过高,加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其安全压力增大。如果不能保证考试安全从而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势必会极大地损坏社会信任,刺激各种纯粹自利的短期行为,从而导致社会失控的加剧,引发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

  针对当前考试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应从我国传统和现实国情出发,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为目的,确立考试安全的新理念,建立健全考试安全体制,建立完善考试安全法律体系,确保考试的安全。故宫博物院失窃案警示我们,我们不仅要从技术、人员上对考试安全问题进行防范,而更应注重强调的是如何从观念(意识)上对其进行预防。

  对于考试安全工作,我认为要把重点放到“心防”上,具体有以下几个工作需要加强:

  1.根据考试目的需求,从整体上提高考试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运用适当的程序、方法、手段及行为规范,合理调配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以达到对考试运行的有效控制。

  2.对考试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从主体上可实行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双向约束机制,从流程上可采取报考、命题、施测、评卷、结果处理与使用等各个环节监督的过程约束机制。

  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要求的考试观念,营造危害考试安全行为人人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考试氛围。

  4.狠抓监考教师队伍建设,在监考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拔关。选拔那些责任心强、敢于坚持原则、廉洁自律、作风正派、业务熟练的教师担任考场的监考员。二是把好培训关。强化对监考老师考风考纪教育和业务培训,建立考务工作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对其进行考试专业知识训练。三是把好奖惩关。运用激励机制,增强考试工作人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对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的监考员,要给予表彰奖励。精干的监考队伍,是有效发挥考试管理功能、维护考试安全的根本条件之一。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