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扭曲的士子求官之路

发布时间:2010-09-01 期号:

北京市育英中学  齐丽娟


  科举制度走到明朝已经没落,到清朝更是弊端丛生,其选拔的人才能否担当治国重任暂且不说,只说说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心灵是怎样被统治者扭曲以致造就他们悲惨的命运。
  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传统,自科举兴办以来,无数读书人便踏上了这唯一能施展自己才华的不归路,但至尊无上的皇帝们却和士子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明清两朝除科举外又开辟了保举、捐纳、恩荫等“搜集异途人才”的途径,清朝靠捐纳入仕的官员比例甚至达到六成,远超科举士子。于是入仕无门的士人便想出各色花样求取通途,结果是弄巧成拙,演出一幕幕悲剧。
  比如乾隆年间有一位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名叫王肇基,本为直隶平乡人,为改变命运携带家眷迁往山西介休,“我为官狂”的王肇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急于求得一官半职,被中举做官的念头折腾得近于疯癫,又苦于保举无门、捐纳无钱、恩荫更是妄想,一时间很是愁闷。忽然间他想出一条妙计,不如到州府衙门进献诗联,或能得到官府的举荐而做个小官。适逢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九前后是皇太后的生日,官迷心窍的王肇基便将自己得意的《恭颂万寿诗联》进呈给山西汾州府衙门,本想得官而做却不曾想引来杀身之祸。诗联充斥着颂扬皇太后的阿谀之词句,鄙俗不堪,也无大碍,而招致灾祸的竟然是诗联下面的一些注解,被以“毁谤圣贤、狂妄悖逆”之罪获狱。
  山西巡抚阿思哈得到报案后,审阅卷宗将此事件定性为“借名献颂、妄肆狂言”的文字大案,并上奏朝廷。乾隆立即颁发了一道上谕,命令“速行严密审讯,务得确情,按律问拟,毋得稍有漏网”,看来连皇帝也把它看做是大案要案,非要查出个水落石出,揪出相干人犯,不得使一人漏网。可怜的王肇基在多次严刑审讯之下,提出的供词令人心碎:“我献诗恭祝皇太后万寿,不过尽我小民之心,欲讨皇上喜欢的意思。并无别事 。”“如今是尧舜之世,我何敢有一字讪谤?实是我一腔忠心,要求皇帝用我,故将此心里想着的事,写成一篇来呈献的。至于论那孔孟程朱的话,亦不过要显我才学的意思。”可怜又可悲的愚忠。
  乾隆得此供词,本欲牵出它案线索的期望破灭,便又下谕“此等匪徒无知妄作,毁谤圣贤,编捏时事,病废之时尚复如此行为,其平昔之不安本分,作奸犯科,已可概见,岂可复容于化日光天之下。传谕阿思哈将王肇基立毙于杖下,俾愚众知所炯戒”,其母、妻被解回籍。
  一个自视文采过人,心存侥幸、梦想做官的人,因不了解官场情形,而妄自进言颂扬,以为统治者真的“一视同仁”、“爱民如子”,结果却丢了性命。也许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隔膜》吧。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