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对选报志愿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13-04-03 期号: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教师 张 瑶

  “一模”考试是高三最重要的一次模拟考试,考题的难度、考查的形式以及各方的重视程度等都与高考相似,是高考前重要的演练,也是查缺补漏的好机会。考生和父母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

  挖掘优势,增强自信心。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是父母最需要做的。考前,父母要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也不要拿别人的长处比孩子的短处。父母要引导孩子和他自己的过去比,客观看待学习成绩的变化。

  如果孩子需要,父母除了督促孩子积极复习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之前的月考、期末考的表现,帮孩子总结、归纳哪些是要发扬光大的,例如调整紧张情绪的小方法;哪些是要调整改变的,例如做题的顺序;哪些是在考场上可以避免的,例如执着于一道大题的解答等。这种考试技巧的梳理一定要避免调整的地方过多,尽量找出好的方面,从而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

  关注情绪,为心理把脉。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的情绪波动,要及时和孩子沟通。父母要做孩子精神的鼓励者、支持者和安慰者。父母还要多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沟通,及时把好孩子的“心脉”,理解孩子的心情,努力成为孩子抒发心绪的倾听者。

  创设氛围,做好后勤保障。父母要尽力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轻松的心理氛围。考试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再紧张也代替不了。相反,父母的紧张情绪只会起负面作用。特别是母亲,更要防止对孩子的无意识干扰,如过多的唠叨,无端的埋怨等。父母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

  父母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工作,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将一日三餐做得美味可口,并保证充足的营养。

  明确目标,沟通报考志愿。父母要帮助孩子确定适当的目标,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实事求是,切忌设定过高的目标,给孩子徒增压力。

  筹划并填报志愿的工作,理论上是由考生去做,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原始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是一项非常复杂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肩负繁重复习任务的高考生,让他们拿出时间从头至尾研究政策、做出选择,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给父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正式填报志愿前,认真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吃透目标高校的录取规则,准备好翔实的数据信息,并设计出一两套初步的志愿方案供孩子参考。

  对于生涯规划或是人生设计的亲子沟通,做得越充分越好,志愿的填报就越顺畅越有价值;反之,则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不仅会给孩子的大学生活埋下“祸根”,而且会直接影响孩子高考前的最后冲刺。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会发现孩子很任性,有些莫名其妙,甚至提出一些无法接受的要求。这是由于现在的考生正处于紧张的应考状态,很敏感,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心理需求,耐心地发现和引导孩子的择业动机。在帮助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以下三点关键因素,无论将来学校和专业是否理想,无论将来孩子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一是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点尤其表现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父母要善于倾听、共情和表达。倾听孩子的想法,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放低姿态,民主一点,了解哪些专业是孩子感兴趣、喜欢学的,哪些专业是孩子认为可以有条件接受的,哪些专业是孩子绝对不想学的;共情就是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会怎么想;表达就是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非情绪化地表达出来供孩子参考,注意做到对事不对人。

  二是帮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父母要把握好参谋的角色,把最后的决策权留给孩子,毕竟他的人生要他自己来负责,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事实。父母可以帮助,但决不能包办。千万注意不要因为亲子沟通问题造成孩子最后草率选择志愿,贻误前程。如果孩子的想法明显有问题,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职业规划中没有绝对的结果,只有科学的思路。实在不能达到共识,父母和孩子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咨询,从而解决问题。

  三是鼓励孩子勇于追求梦想。没有所谓“最佳的路”,只有较为适宜的路。孩子是主体,不要忽视孩子自己的兴趣、潜能、优势等这些获得成功与幸福的要件。只有根据自己的真正喜好选择相关专业,孩子进入大学后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只有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孩子才能够较好地把握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